钦工肉圆
钦工肉圆菜品介绍
一、历史渊源
起源于清康熙年间,由淮安钦工镇匠人创制,因钦差大臣督工治水时推崇其美味,被列为宫廷贡品,故称“清贡肉圆”或“清官肉圆”。
传承超300年,现为江苏省十大名菜之一,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被誉为“淮扬菜活化石”。
二、核心食材与工艺特色
选料标准:
主料选用现宰黑猪后腿精瘦肉,取肉需在屠宰后2小时内完成,剔除筋膜保证肉质纯净。
辅料配比严格:蛋清提嫩、红薯淀粉塑形、姜葱去腥,发酵时需避光静置4-5小时。
捶打工艺:
以重2公斤铁棒反复捶打肉块20分钟,全程需一气呵成,中途加水保持湿润,直至形成无颗粒的黏性肉糜。
传统“三拍三醒”技法(拍打、醒发循环三次)赋予肉圆“落地弹跳三次”的独特弹性。
三、传统制作流程
预处理:
精瘦肉冷水洗净切块,铁棒捶打中分次加水,使肉质纤维充分延展。
成型与烹饪:
发酵后的肉糜手工搓圆,可汆汤(汤色乳白)、油炸(外酥内弹)或清蒸(原汁原味)。
汆汤需大火速成,搭配鸡汁或骨汤提鲜;油炸需二次复炸定型。
四、风味特点与营养价值
口感:外层爽滑弹嫩,内里饱含肉汁,咬破瞬间鲜香迸发,民间赞其“夹筷撂过墙,落地跳三跳”。
营养:高蛋白低脂肪,含钙、铁、锌等微量元素,兼具健体养颜功效,契合现代健康饮食需求。
文化符号:象征淮扬菜“化繁为简”的烹饪哲学,宴席中常与软兜长鱼、平桥豆腐组成“淮安三绝”。
五、现代传承与创新
非遗技艺:
李家肉圆等老字号坚守古法,第六代传人严格把控“屠宰-捶打-发酵”三环节,日均产量限6-10斤。
创新吃法:
高汤煨煮膨胀吸汁,搭配洪泽湖蒲菜芯形成“荤素双脆”;
隔夜肉圆裹蛋液复炸,变身酥脆零食25。
供应链升级:
真空冷冻技术实现全国配送,25元/斤(黑猪肉)亲民定价,三公里内免费配送。
钦工肉圆以“千锤百炼”的匠艺与“弹嫩鲜香”的极致口感,成为淮扬菜系中跨越三百年的味觉传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