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平猴魁
太平猴魁是中国传统名茶,绿茶类尖茶极品,主产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(原太平县)新明乡猴坑、猴岗、颜家等核心产区。其以“两叶抱一芽”的独特形态、兰香高爽的滋味和纯手工制作技艺闻名,被誉为“绿茶茶王”。
一、历史渊源
起源
创制于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,由猴坑村茶农王魁成在“太平尖茶”基础上改良而成,因产地猴坑及品质魁首得名。
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,2008年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发展
曾因战乱濒临失传,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原产地保护等措施复兴,年产量从2003年的12.6吨增至2010年的1170吨。
二、产地环境
地理特征
核心产区位于黄山北麓,海拔300-1000米,森林覆盖率超90%,土壤为石英砂岩风化形成的乌砂土,富含有机质。
气候湿润多雾,昼夜温差大,年均云雾日达200天以上,形成茶树所需的独特微域气候。
生态要求
茶树生长于悬崖峭壁的“三缝”(云缝、石缝、松缝)之间,仅采晴天露水干后的壮嫩芽叶,遵循“四不采”(阴雨、露水、瘦芽、紫芽不采)原则。
三、制作工艺
采摘标准
谷雨至立夏期间采摘,选一芽二叶初展的“尖头青”,芽长需超6厘米,严格剔除病虫叶、弯曲叶。
手工技艺
杀青:铁锅高温快炒,使叶片快速脱水定型,保留鲜爽滋味。
捏尖整形:趁热将叶片捏成扁平挺直的剑形,力道需精准以防破坏茶汁或松散变形。
烘焙:用山核桃壳炭火低温慢烘,过程中需多次翻动以锁住兰香。
四、品质特征
外形
干茶扁平挺直,两端尖细,色泽苍绿匀润,白毫隐伏,叶脉呈网格纹,叶长可达6-8厘米。
香气与滋味
冲泡后兰香高爽持久,滋味鲜醇甘甜,回味有冷冽“猴韵”,耐泡度高(四泡仍有余香)。
冲泡形态
茶叶入水后如“宝剑出鞘”直立,吸饱水后缓慢下沉,叶底舒展呈嫩绿色,叶缘锯齿清晰。
五、文化价值
作为纯手工制茶技艺的活态传承,太平猴魁凝聚了茶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匠心,代表中国绿茶制作的巅峰水平。
2024年黄山区茶产业综合产值达32.5亿元,成为当地经济支柱,带动乡村振兴。
注:核心产区茶园面积仅限猴坑村及周边约15平方公里,正宗太平猴魁产量稀缺,市场价可达每斤数千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