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豆
黑豆是大豆(Glycine max)的黑色种皮品种,又称黑大豆、乌豆、冬豆子等,属一年生草本植物。其茎直立或蔓性,三出复叶,总状花序腋生,荚果长披针形,种皮黑色,花期6~7月,果期8~10月。
分布与生长特性
起源与分布:起源于中国,已有1400年以上栽培历史,现分布于中国东北、黄土高原等干旱半干旱地区,以及日本、韩国、美国等地。
生长习性:喜温暖湿润气候,耐旱、耐瘠薄,适应多种土壤环境。
营养价值与成分
黑豆是营养丰富的植物蛋白来源,主要成分包括:
蛋白质:含量高达36%,含人体必需氨基酸。
脂肪: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,如亚油酸、亚麻酸,可降低胆固醇67。
膳食纤维:促进肠道蠕动,改善便秘。
抗氧化物质:花青素、维生素E、异黄酮等,清除自由基,延缓衰老。
矿物质与维生素:钙、铁、锌及B族维生素等,补充微量元素。
食用与加工用途
直接食用:可煮粥、打豆浆,或制作黑豆粉、黑豆油等。
醋泡黑豆:酸性环境促进花青素吸收,建议加热至七分熟以减少营养流失。
其他用途:黑豆芽作蔬菜,豆饼作饲料或肥料,豆粕用于食品工业乳化剂。
药用价值与功效
中医认为黑豆性平、味甘,归脾、肾经,具有以下作用:
补肾益精:缓解肾虚腰痛、耳鸣、乏力,增强肾功能。
补血养颜:改善贫血,促进造血功能,含B族维生素及泛酸,乌发美容。
调节代谢:降低胆固醇,预防心血管疾病;辅助控糖,延缓糖分吸收。
解毒利水:缓解药食中毒、水肿,促进毒素排出。
抗氧化抗衰老:花青素、异黄酮等保护细胞,减少皱纹。
注意事项
每日建议量:约30克(一小把),过量易致腹胀。
食用禁忌:肠胃虚弱者慎食生黑豆,建议熟食或醋泡后食用。
药用配伍:需遵医嘱,避免与部分药物相互作用。
相关扩展
黑豆与黄豆对比:黑豆花青素含量更高,抗氧化能力更强;蛋白质及微量元素更丰富。
现代研究:证实黑豆多糖可刺激造血功能,皂苷类成分具抗肿瘤、抗辐射潜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