蚕豆
蚕豆
一、植物学属性与历史
科属分类:蚕豆(学名:Vicia faba L.)为豆科野豌豆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,株高30-180厘米,主根系发达,茎四棱形,花色多样。
起源与传播:起源于地中海沿岸、亚洲西南及非洲北部,西汉时期经张骞出使西域传入中国,现全球广泛分布。
二、药用与营养价值
药用功效
健脾利湿:改善脾胃虚弱、水肿、消化不良等症状。
补中益气:缓解体倦乏力,增强免疫力。
利水消肿:促进代谢,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。
健脑益智:含磷脂和胆碱,促进神经组织发育,增强记忆力。
营养成分
基础营养:富含蛋白质、膳食纤维、维生素B族及矿物质(钙、磷、钾等)。
特殊成分:含固氮物质,可作天然化肥减少病虫害1;含植物凝集素、巢菜碱甙等活性物质。
三、食用方法
常见做法:可煮、炸、炖、炒或制成酱、酱油、粉丝等加工食品。
食用建议:需煮熟后食用,避免生食引发不适。
四、注意事项与禁忌
禁忌人群
蚕豆病患者:因缺乏葡萄糖-6-磷酸脱氢酶,食用后易引发急性溶血性贫血。
过敏体质:可能诱发皮肤瘙痒、呼吸急促等过敏反应。
脾胃虚寒者:过量食用易导致腹胀、消化不良。
痛风患者:含中等嘌呤,可能加剧尿酸升高。
其他注意事项
儿童与老年人:因消化功能较弱,需控制摄入量。
食用量:建议单次不超过300克,避免加重肠胃负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