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鱼
草鱼(Ctenopharyngodon idella)
1. 生物学特征与分类
形态特征:草鱼体长呈圆筒形,尾部侧扁,头部钝圆,体色以茶黄色为主,腹部灰白,鳞片边缘灰黑色。
分类地位:属鲤形目鲤科草鱼属,与青鱼、鲢、鳙并称“四大家鱼”。
2. 生态习性
栖息环境:多分布于平原江河湖泊,喜居于中下层水域及近岸多水草区域,生性活泼且游泳迅速。
食性:为典型草食性鱼类,幼鱼期摄食浮游动物、藻类等,成鱼以水生植物为主,偶尔捕食昆虫、蚯蚓等。
3. 繁殖特点
繁殖条件:需流水环境刺激产卵,自然繁殖常受水域环境变化(如静水化)影响。
成熟周期:性成熟需3-5年,但因捕捞强度大,自然种群中成熟个体比例较低。
4. 养殖与经济价值
养殖地位:全球淡水养殖产量最大的鱼类,中国四大家鱼之一,饲料来源广且生长迅速。
研究进展:
品质改良:通过研究土腥味物质积累机制优化水产品品质;
品种创新: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“无刺草鱼”,保留主刺但减少100余根肌间刺,缓解卡刺问题。
5. 自然种群现状
生存挑战:因产卵环境破坏、过度捕捞、水生植被退化导致食物不足,自然水域密度较低,北方地区尤为显著。
6. 保护与利用
保护名录:2007年被列入《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》。
注:以上内容综合了草鱼的生物学特性、生态行为、养殖技术突破及生态保护现状,引用来源覆盖形态、生态、养殖技术等多维度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