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铃薯
马铃薯(学名:Solanum tuberosum L.)
一、植物学特征
马铃薯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,其地下块茎呈扁圆形或球形,表皮颜色多样(白色、淡红色、紫色等),薯肉多为白色或黄色。地上茎具菱形结构,奇数羽状复叶互生,伞房花序顶生,花色以白色或蓝紫色为主,浆果成熟时呈红色。繁殖方式以无性块茎繁殖为主,可避免种子繁殖导致的性状分离。
二、营养价值与健康功效
马铃薯富含碳水化合物(9%-20%)、植物蛋白(1.5%-2.3%)及维生素(B族、C等),同时含钾、磷、钙等矿物质,是典型的碱性食品,有助于调节人体酸碱平衡35。其膳食纤维含量较高,具有促进消化、保护心血管健康等作用35。需注意发芽或表皮发青的马铃薯含龙葵素,有毒不可食用。
三、历史起源与文化
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,最早由印第安人驯化栽培,16世纪传入欧洲后逐步扩散至全球67。秘鲁人将其视为“印第安古文明之花”,并发展出丰富的饮食文化,如传统菜肴“巴恰曼卡”。中国东北称“土豆”,华北称“山药蛋”,江浙称“洋番芋”,粤东称“荷兰薯”,体现了地域文化差异。
四、现代产业与经济价值
种植与加工
中国马铃薯产量占全球1/8,甘肃定西市作为“中国薯都”,2024年马铃薯产值突破39亿元,形成“种薯繁育+订单种植+精深加工”的全产业链模式。2025年亚盛薯业集团通过推广测土配肥、水肥一体化等技术,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,推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品牌与市场
定西市打造“定西宽粉”品牌,2025年通过北京新发地市场签约53.35亿元购销协议,并联合京东、顺丰构建电商直播基地,扩大市场辐射2。马铃薯淀粉、全粉及薯条等加工产品已成为食品工业重要原料。
五、药用价值
传统中医认为马铃薯性平味甘,归胃、大肠经,具和胃健中、解毒消肿之效,可用于缓解胃痛、痈肿及烫伤。《本草纲目》记载其可改善脾胃虚寒、气短乏力。
六、别名与全球分布
马铃薯别称土豆、洋芋、地蛋等,英文名Potato,广泛种植于温带地区,中国北方一作区、西南混作区等为主要产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