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來調味品變成這樣,就會傷身體
鹽、糖、味精、醬油是我們每天都要用到的調味品,大部分家庭,都習慣把調味品放在調料盒裡,用到快見底就再添上新的,很少關注它們的保質期及衛生狀況。
要知道,變質的調味品也會引起健康隱患!
01
注意調味品的保質期
調味品分液體、半液態(醬料)、固態三種,不同調味品保質期不同。
1、固態調味品
如粉末、顆粒等不容易發生酸敗或腐敗現象。保質期一般較長,多為6-12個月。
2、液態和半液態複合調味品
由於水分含量較高,產品本身含的蛋白質和糖類等成分較多,較易釀成酸敗或腐敗,保質期一般為3-6個月。
不過,由於性狀、不同廠家滅菌方式及包裝材料等差異,保質期都會延長或縮短,比如根據《食品標識管理規定》:
乙醇(也就是酒精)含量 10% 以上(含 10%)的飲料酒,以及食醋、食用鹽、固態食糖類,可以不標註保質期。
因此各類調味品的保質期不能一概而論。
02
各類變質調味品的鑑別方式
1、固態調味品:
吸潮結塊、聞起來有一股哈喇味或其他異味、顏色變化、口感變化(如原來鹹的變苦,甜的變酸)等問題。
說明已經變質,不能再食用了。
2、液態調味品:
液態混濁,有沉澱物、出現不良氣味(腐爛酸敗或令人厭惡的氣味)、口感異常(如醬油過咸,醋有苦味)。
說明已經變質,不能再食用了。
3、半液體調味品:
聞起來及品嘗起來,有酸腐味、上層變稀,下層有明顯的沉澱物,說明已經變質,不能再食用了。
現在調味品的種類越來越多,大多數家裡都有各式各樣的調料,並且是常溫保存,方便做飯時取用。
但是,調料品都可以常溫保存嗎?網上說蚝油要冷藏是真的嗎?究竟該如何正確保存呢?
01
常用調味品該如何保存?
關鍵就兩個詞:乾燥、密封!這裡不是指放冰箱就完事
1、液態調料,擰緊瓶蓋
醬油、醋、油、辣椒油、花椒油等液態調料,在保存的時候應根據容器區別對待。如果是瓶裝的,只需在用過之後將蓋擰緊即可。
如果是袋裝的,打開後需倒入一個乾淨且乾燥的瓶子,然後將蓋子擰緊,保存在遠離灶火,且通風、無日曬的地方。
2、粉狀調味品,乾燥密封
像花椒粉、胡椒粉、孜然粉等都屬於香辛料加工品,都由植物的莖、根、果實、葉等加工而成,有強烈的辛辣或芳香味,並含有大量的揮髮油類,很容易生霉。
因此,在保存這些粉狀調味料時,應將袋口密封,注意乾燥密閉保存以防潮防霉。調味粉放置不當容易受潮,但稍有受潮並不影響食用。不過,最好購買小包裝的,儘快用完。
3、乾貨調料,遠離灶台
花椒、大料、香葉、干辣椒這類乾貨調料也應防潮防霉。水分越多、溫度越高,越易霉變,而廚房灶台處正是“危險地帶”。因此這類調味料最好不要放在灶台附近,可乾燥密閉保存,在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。
另外,在使用這類調味料前,最好能用清水沖洗一下;霉變的則不宜食用。
4、醬類調料,冰箱冷藏
辣椒醬、豆瓣醬、大豆醬、面醬等醬類調味料一般含水分60%左右,包裝後一般經過滅菌,如要保存較長時間,應將蓋旋緊密閉後冷藏在冰箱內。
5、鹽、雞精、糖等,密閉通風
鹽、雞精、糖等直接暴露在空氣中,會有水分子侵入,容易受潮結塊。雖然這些調味品受潮結塊並不會影響其內在質量和正常食用,但結塊後的調料炒菜過程中溶解速度可能稍有影響。
所以平時使用過程中還是要注意防潮,每次使用後最好能馬上密閉並放在陰涼通風處。
為什麼不能食用過期調味品
調料品在開蓋後,環境中的微生物會進到產品中,不斷分解它的營養成分,隨著時間越長,糖、蛋白質、胺基酸以及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不斷減少,使得營養價值逐漸下降,味道也越來越差;甚至有些微生物還會代謝產生有毒物質。因此,超過保質期的調味品產品,不建議大家食用。
最後,再來跟大家說說在吃各種調味品時還要注意什麼呢?
03
吃調味品 3 要素
1、避免鹽攝入過量
醬油以及發酵豆製品(腐乳、豆豉、豆醬等)鹽分的含量都很高,6—10g醬油的含鹽量和1g鹽不差上下,所以大家在使用時控制好量,避免攝入過量的鹽。
2、避免營養流失
蚝油等水產調味品,建議在出鍋之前再加入,避免因為高溫久煮,破壞它們的營養成分,失去鮮味。
3、食之有度
在烹飪時,避免使用大量的調味品,使得食材原有的天然味道被掩蓋,畢竟最難能可貴的是食物天然的美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