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山烧饼
黄山烧饼菜品介绍
一、别称与由来
黄山烧饼是安徽徽州传统名吃,因外形、色泽与历史典故得名:
蟹壳黄烧饼:形似螃蟹背壳,色泽金黄如蟹黄。
救驾烧饼:相传朱元璋在歙南覆船山驻军时以此充饥,后赐名“救驾”。
皇印烧饼:乾隆下江南品尝后赐名,象征皇家青睐。
二、外观与口感
外形:小巧饱满,直径约4厘米,表面撒满芝麻,形如蟹壳。
口感:外皮酥脆,多达7-8层薄皮,咬时“咔嚓”作响;内馅梅干菜与肉丁咸香微甜,油润不腻。
三、材料与工艺
主要原料:
外皮:面粉、菜籽油制成水油皮与油酥,分层擀制。
内馅:黄山本地梅干菜(芥菜腌制)与皖南黑猪肉丁,调味仅用盐、糖等。
传统工艺:
手工揉面,老面发酵8小时;
包馅后贴于特制炉壁烘烤至金黄。
四、历史典故与文化
明教与徽州信仰:起源地与覆船山(古徽州宗教圣地)关联,融合伏羲、女娲等文化元素。
帝王背书:明清两代皇帝(朱元璋、乾隆)均因喜爱赐名,赋予其“皇家认证”地位。
五、现代传承与食用场景
食用场景:常作为早餐或茶点,搭配酸辣汤更佳。
包装规格:现代商品化后,每袋约10个(总重170克),便于携带与分享。
黄山烧饼凭借酥脆口感与深厚文化,成为徽州美食代表,吸引无数食客慕名品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