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黄鱼
小黄鱼(学名:Larimichthys polyactis)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,又称小黄瓜、黄花鱼。其体型侧扁延长,体长一般约16-25厘米,体重200-300克,体侧腹部具多列发光颗粒,通体呈金黄色。与大黄鱼相比,小黄鱼尾柄较短,鳞片较大,上下唇等长且口闭时较尖。
分布与栖息
小黄鱼广泛分布于中国渤海、黄海、东海及台湾海峡以北近海,栖息于水深20-100米的沙泥底质中下层水域。具有洄游习性,每年初夏从深海游至浅海产卵,秋冬返回深海12。
食性与繁殖
小黄鱼为广食性鱼类,以浮游动物(如桡足类)、小鱼虾为主食。产卵期为3-6月,由南向北逐渐推迟,繁殖期鱼群密集时会发出类似松涛的鱼鳔声。
二、经济价值与现状
食用与药用价值
小黄鱼肉质鲜嫩呈蒜瓣状,刺少味美,可炸、煮、烧或晒干保存。其鱼鳔、鱼胆等具有药用价值,如润肺健脾、清热解毒等功效。
资源现状
近年来小黄鱼数量锐减,个体普遍变小,价格大幅上涨。舟山鱼市价格已从十几年前的1-2元/斤涨至十余元/斤,渔民鲜少再制作鱼干。
三、与大黄鱼的区别
小黄鱼与大黄鱼同属石首鱼科,但存在明显差异:
体型:小黄鱼体长短于大黄鱼,尾柄较短;
鳞片:小黄鱼鳞片较大;
口部:小黄鱼上下唇等长,口闭时较尖,而大黄鱼下唇长于上唇,口闭时较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