扁豆
扁豆(学名:Lablab purpureus)是豆科扁豆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,又名蛾眉豆、沿篱豆、藤豆等。其茎长可达6米,羽状复叶具3片小叶,花白色或紫色,荚果呈长圆状镰形,种子扁平,颜色因品种不同呈白色或紫黑色。
核心特性与用途
一、药用价值
功效
扁豆性甘平,归脾、胃经,具有健脾和中、消暑化湿、止泻止呕等功效。古籍记载其可治暑湿吐泻、脾虚呕逆、赤白带下等症。
《本草纲目》称其“止泄泻,消暑,暖脾胃,除湿热”。
现代研究显示,扁豆中的淀粉酶抑制物可辅助降血糖,膳食纤维有助于预防便秘。
应用形式
生用可清暑养胃,炒用则健脾止泻。
白花品种的种子入药效果更佳。
二、食用价值
营养成分
含蛋白质、膳食纤维、B族维生素及钙、铁等矿物质。嫩荚可作蔬菜,但需彻底煮熟以破坏天然毒素(红细胞凝集素、皂苷)。
常见做法
扁豆炒肉、扁豆肉丝等家常菜,需搭配蒜、辣椒等调料焖煮至熟透。
腊肉或猪肉煸炒后与扁豆同烹,可提升风味。
三、分布与种植
起源与分布:原产印度,中国南北朝时期已有栽培,现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。
生长习性:喜温暖、耐高温,适应多种土壤,花果期为4-12月。
注意事项
食用安全
未煮熟的扁豆易致食物中毒,需高温烹煮至失去青绿色并质地软烂。
禁忌人群
寒热病、疟疾、尿路结石患者忌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