组庵鱼翅
组庵鱼翅菜品介绍
1. 起源与历史
组庵鱼翅由民国时期湖南督军谭延闿(字祖庵)的家厨曹敬臣首创,属湘菜中“组庵菜系”的代表名肴,起源于清末光绪年间。谭延闿以“嗜鱼翅成癖”闻名,其家厨创新性地将传统红煨鱼翅改良为鸡肉、猪肘肉与鱼翅同煨,逐渐形成独特风味,后随谭氏宴客流传至民间,成为湘菜经典。
2. 食材与工艺
主料:水发鱼翅(玉结鱼翅)、肥母鸡、猪肘肉、干贝等。
工艺:采用“细煨”技法,将鱼翅与鸡肉、猪肘肉等配料用纱布包裹,置于瓦钵中慢煨数小时,使肉类蛋白质与鱼翅充分融合,弥补传统做法中“汤鲜翅寡”的不足。
关键步骤:
肉类焯水去腥后与鱼翅同煨;
多次换汤去除异味,最终以干贝汤提鲜;
小火煨制4小时以上,直至鱼翅软烂入味。
3. 风味特点
口感:鱼翅软糯柔滑,汤汁醇厚鲜美,兼具鸡肉与猪肉的脂香。
色泽:成品呈淡黄色,汤汁清亮不浊。
营养:融合肉类与鱼翅的蛋白质、脂肪及矿物质,营养价值较高。
4. 文化地位
组庵鱼翅作为民国“四大天王宴”中湘菜的代表,奠定了谭延闿“民国食神”的地位,并推动湘菜从地方风味发展为全国性菜系48。至今仍是湖南传统宴席中的高端菜品,被视为湘菜技艺与文化传承的象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