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隆樱桃肉
乾隆樱桃肉菜品介绍
一、起源与历史
创制与宫廷化:
樱桃肉为江苏省苏州市传统名菜,属苏菜系,始创于江苏地区,清乾隆南巡至苏州时品尝此菜,因其色泽樱红、口感酥烂肥美而大加赞赏,遂将厨师带入宫中,使其成为宫廷御膳。
慈禧太后晚年尤为偏爱此菜,将其作为宴席常备菜品,进一步提升了其宫廷地位。
名称由来:
因成菜后肉块形似樱桃,色泽红亮通透,故得名“樱桃肉”;部分做法以山楂、红曲粉等天然食材调色,强化“樱桃”意象。
二、工艺与特色
核心工艺:
预处理:
选用带皮五花肉或猪里脊肉,经火烤或焯水去除腥味,切块后刻花刀(传统为“樱桃状”十字刀法),便于入味与定型。
部分版本以红腐乳、红曲粉调色,辅以冰糖、山楂、陈皮等平衡甜酸,突出苏菜清鲜本味。
炖煮收汁:
传统用砂锅文火慢炖40分钟至2小时,使肉质酥烂脱骨,胶质充分释放;现代改良版以糖醋汁或番茄酱快速收汁,形成外酥里嫩的口感。
口感层次:
传统宫廷版强调“糯而不粘”,肥肉入口即化,瘦肉酥软不柴,酸甜酱汁与肉香交融;民间家常版则侧重外酥内嫩,搭配玉米粒、青豆等增加清爽感。
三、主料与辅料
主料:
优选带皮五花肉(宫廷版)或猪里脊(家常版),需肥瘦相间以保留胶质与嫩度。
辅料:
调色:红曲粉、红腐乳、糖色或番茄酱;
调味:冰糖、山楂(助解腻)、陈皮、花雕酒;
配菜:青豆、玉米粒、萝卜等点缀。
四、文化内涵与养生价值
宴席象征:
作为清代宫廷寿宴、节庆宴席的经典菜品,象征富贵吉祥;现代常用于年节家宴,寓意团圆美满。
食疗作用:
猪肉富含胶原蛋白,传统认为可滋阴润燥;山楂、陈皮助消化,契合“荤素平衡”养生理念。
注:炖煮时需控制火候,避免肉质过烂散形;糖醋汁比例可依口味调整,传统以酸甜适口为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