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食菜谱

‌红菇包心淮山丸

‌红菇包心淮山丸.jpg

红菇包心淮山丸‌(福建三明非遗汤品)

‌历史地位‌:2025年央视《中国美食大会》推荐菜品,以三明安砂淮山与深山野生红菇为核心食材,融合闽中山区生态特色与客家饮食智慧,被誉为“藏于汤中的中国绝色”‌。


‌一、核心食材与选材标准

‌主料特性‌


‌安砂淮山‌: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质地细腻、黏液丰富,与糯米粉混合后形成软糯弹滑的丸皮,兼具黏性与韧性‌。

‌野生红菇‌:仅生长于闽中深山湿润红壤,菌盖暗红、菌褶银白,含天然红色素与多糖,炖煮后汤色嫣红如琥珀,菌香浓郁‌。

‌辅料配伍‌


‌馅料配方‌:猪前腿肉、鲜虾仁、干贝碎、葱白末调和,突出山珍与海味的鲜甜层次‌。

‌高汤基底‌:猪骨文火蒸制2小时,滤去浮沫保留醇厚原汤,与红菇共煮形成“菌肉双鲜”复合味型‌。

‌二、传统制作工艺‌

‌预处理工序‌


淮山去皮磨泥,加糯米粉顺时针搅打上劲,确保丸皮厚薄均匀、久煮不散‌。

红菇冷水快速冲洗保留色素,蒸制10分钟激发出完整菌香后与高汤融合‌。

‌成型与烹煮‌


淮山泥包裹肉馅挤成丸子,温水慢汆定型,避免高温导致表皮开裂‌。

汤底以红菇原汤为魂,加入淮山丸后撒葱花提鲜,汤色红白相映如水墨丹青‌。

‌三、风味与文化价值‌

‌感官体验‌


‌口感‌:外皮软糯带淮山清香,内馅鲜嫩多汁,红菇汤醇厚微甘,菌香穿透力强‌。

‌美学特色‌:嫣红菌汤配雪白丸子,被央视赞为“中式色彩美学的舌尖表达”‌。

‌文化象征‌


‌生态价值‌:食材取自三明森林生态系统,体现“靠山吃山”的可持续饮食哲学‌。

‌非遗传承‌:入选三明地方非遗名录,成为闽中客家宴席“四盘八碗”经典菜式之一‌。

‌注‌:传统版本禁用嫩肉粉与人工色素,仅凭红菇天然色素染汤;丸子需现做现煮,冷藏会导致淮山泥返水生涩‌。


上一篇:白斩象洞鸡‌ 下一篇:‌大黄鱼吐银丝

Copyright © 2018-2026 食之香食品 版权所有   Simplified ChineseEnglish  苏ICP备20042800号-3 苏公网安备32082602000144号苏公网安备32082602000144号 | 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