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汉果
罗汉果介绍
一、基本属性
植物学特征:
罗汉果(Siraitia grosvenorii)是葫芦科罗汉果属多年生藤本植物。茎、叶柄及叶脉被黄褐色柔毛和黑色腺鳞;叶片膜质,卵状心形;雌雄异株,花冠黄色带黑色腺点;果实球形或长圆形,果皮薄脆,成熟时呈深绿色。
分布与生长环境:
原产中国,主产于广西、广东、湖南、贵州等地,尤以广西永福县、桂林市为著名产区。野生于海拔250—1000米的山谷林下、河边湿地,喜温暖湿润、短日照环境,忌高温霜冻。
二、药用价值
性味归经:
味甘,性凉;归肺、大肠经。
功效与主治:
清肺止咳:用于肺热燥咳、咽痛失音(如急慢性支气管炎、咽喉炎)。
润肠通便:缓解肠燥便秘,尤适秋冬季干燥所致便秘。
其他作用:含罗汉果皂苷等成分,具降血糖、抗氧化功效,且甜度高、无热量,适合糖尿病患者代糖。
用法用量:
煎服10—30克,或泡水代茶;入膳可煮粥、炖汤。
三、食用与茶饮
代糖应用:
果肉含天然甜味物质(甜度约为蔗糖300倍),广泛用于饮料、甜品等健康食品。
茶饮配方:
干果粉碎制成茶包,冲泡后呈淡茶色,润喉清肺,适合烟酒过度、用嗓频繁者。
四、产地与品种
地理标志产品:
永福罗汉果:广西永福县特产,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以果大、甜度高著称。
桂林罗汉果:果实椭圆形,横径4.5—6.5厘米,干果黄褐色,纤维细腻,甜味持久。
五、注意事项
禁忌人群:
脾胃虚寒者忌服;外感风寒、肺寒咳嗽及经期女性慎用。
食用建议:
避免长期或隔夜饮用罗汉果茶,防止寒凉伤胃。
六、历史文化
名称由来:
传说古时广西郎中“罗汉”发现此果止咳功效,后人以其名命名。
文献记载:
《岭南采药录》载其“性凉,清肺利咽”,《广西临桂县志》称其“治咳嗽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