烤全羊
烤全羊菜品介绍
一、起源与历史
烤全羊是新疆、内蒙古等地的传统名肴,既是民间风味小吃,也是宴请贵宾的顶级佳肴。蒙古族称其为“昭木”,并视其为“餐中之尊”;维吾尔族则将烤全羊作为待客上品,常见于巴扎尔(集市)和高级筵席。2008年,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二、选材与工艺
选材:
多选用20公斤左右的绵羯羊或周岁以内肥羊羔,肉质鲜嫩且无膻味。
部分做法强调“生态养殖”,以森林原木炭烤制,突出自然风味。
工艺:
整羊去内脏后,用蛋黄、姜黄、孜然、胡椒粉等调成糊状酱料腌制,再以铁钉木棍固定,放入馕坑或炭火炉中焖烤1小时左右。
烤制时需不断翻转,保证外皮均匀受热至金黄酥脆,内里肉质鲜嫩多汁。
三、风味特色
口感:外皮焦香酥脆,肉层鲜嫩多汁,油脂透亮而不腻,带有独特的香料气息。
调味:新疆风味以孜然、辣椒粉为主,内蒙古等地则更强调羊肉原香。
摆盘:成菜时羊头系红绸,配香菜或芹菜点缀,常由厨师推车现切分食,仪式感十足。
四、经典搭配与创新吃法
传统搭配:
直接切片食用,佐以椒盐、洋葱等解腻。
部分地区搭配皮带面或羊杂汤,形成“一羊多吃”的完整宴席。
创新形式:
“一羊两吃”:半只烤制金黄酥脆,半只清蒸保留原香。
衍生菜品如“羊肚包肉”“手抓羊肉”,融合烤全羊的调味精髓。
五、文化与社会影响
作为民族饮食文化的代表,烤全羊既是草原游牧生活的缩影,也通过现代餐饮走向全国,成为“中国菜”经典名肴之一。其制作技艺和食用习俗至今仍是新疆、内蒙古等地节庆活动的重要环节。